这看图猜成语,花头倒是越来越多了。最新这波,直接给我干沉默了:一只褡裢里塞着番荔枝、幺鸡,外加一头蒲扇大的家伙?这哪跟哪儿啊,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。
起初,我还以为是脑筋急转弯那路子,冥思苦想半天,也没个着调的答案。番荔枝、幺鸡、大象,这仨物件儿,风马牛不相及啊!莫非是“海纳百川”?总觉得有点牵强附会,但好像又有点那意思。
说起来,现如今这猜成语,也算是卷得飞起了。早先的题目,好歹能从字面儿上寻摸点蛛丝马迹,如今这路数,简直是羚羊挂角,考验的不是你的腹笥,而是你的脑洞。
比方说上回那个“杀鸡儆猴”,画面倒是直白,可要是没点人情世故,还真不一定能参透。还有那个“抱薪救焚”,稍加思索,便能洞悉其中的机杼,但要把这画面和成语挂钩,也得有点发散思维。
这番变迁,着实也折射了当下社会心绪的一种转移。如今这世道,营生压力大,消遣方式也日趋多元,老一套的猜谜游戏,要是还一成不变,指定门可罗雀。唯有推陈出新,才能引人入胜。
不过,这创新也得有个度。题目要是过于离奇,悖离了成语本身的意蕴,那就失去了猜谜的本真。就像那番荔枝、幺鸡、大象,假若答案果真是“海纳百川”,那也只能算是勉强靠边,给人一种“为赋新词强说愁”的观感。
坊间传言,这是商家为了攫取流量,有意为之的噱头。这话不无道理。眼下流量即王道,为了博眼球,一些商家会挖空心思地炮制话题。然而,这种做派,也容易招致反感。
说到底,猜成语游戏,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。如果为了追逐流量,而折损了游戏的趣味性和文化底蕴,那就有点因小失大了。
再者,这种“卷”成语的现象,也反映了社会竞争的白热化。现如今各行各业都在“卷”,就连一丁点儿的猜谜游戏,也难逃“内卷”的宿命。
当然,也有人觉得,这种“卷”亦是一种进步。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。只是,“卷”过了头,就容易让人感到疲惫不堪,徒增焦虑。
因此,对于这种“卷”成语的现象,咱们理应秉持一种审慎的态度。一方面,要鼓励标新立异,让猜谜游戏更加妙趣横生;另一方面,也要避免过度“内卷”,让人们在消遣的同时,也能体会到轻松和愉悦。
再回到那番荔枝、幺鸡、大象,我还是觉得“海纳百川”的可能性最大。毕竟,这仨物件儿,纵然看似毫无瓜葛,却也代表了不同的门类。番荔枝代表水果,幺鸡代表消遣,大象代表动物。把它们拢在一块儿,确乎可以理解为“海纳百川”。
当然,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。真正的答案,还得静候下期揭晓。不过,不管谜底如何,我都期许这种猜成语游戏,能够固守它的趣味性和文化底蕴,莫要为了追逐流量,而牺牲了它的本色。说到底,咱们玩游戏,是为了怡情悦性,而不是为了给自己平添烦恼。
